<strong id="xqbij"><optgroup id="xqbij"></optgroup></strong>
<em id="xqbij"><acronym id="xqbij"></acronym></em>

<em id="xqbij"><tr id="xqbij"><td id="xqbij"></td></tr></em>
<button id="xqbij"></button>

<dd id="xqbij"></dd>

  • <th id="xqbij"></th>
    1. <th id="xqbij"></th>
    2. <rp id="xqbij"></rp>
      首頁 > 新聞 > 汽車 > 正文

      探訪里達廠區,揭開華晨寶馬電動化面紗

      2023-04-26 08:35:56來源:12缸汽車  

      上海車展前夕,當越來越多車企開始將“為中國”、“在中國”作為標配時,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表示:“寶馬對中國的承諾和信心從未動搖,我們把‘家在中國’刻在心里,和中國伙伴攜手前行”。

      當一家跨國車企說出“家在中國”時,難免讓人覺得天方夜譚。如果說技術和產品是企業的內在推動力,那么如何處理品牌與外界之間的關系才是真正高深學問?!凹以谥袊?,除了需要考慮如何為中國消費者量身訂造產品以外,還要肩負起責任。

      開辟4.0工業,產品脫穎而出


      (資料圖片)

      “Li”,加長軸距或許是華晨寶馬了解國內消費者的開始,也是區分進口車型與國產車型的標志。然而,不少人卻認為帶有“Li”后綴或“華晨寶馬”標識的國產車型,在品質方面與進口車型存在較大差距。

      事實上,華晨寶馬生產的車型,在品質方面完全不遜色于進口車型。寶馬集團曾對世界各地的生產工廠進行評判,排名前三的工廠依次是德國柏林工廠、華晨寶馬、美國南卡工廠。

      隨著寶馬對中國市場愈發重視,投資和業務布局也在不斷擴大,比如說工廠建設、升級。以此次的參觀的鐵西工廠里達廠區為例,這是寶馬集團在全球范圍內第一座完工并投產的BMW iFACTORY,聚焦于“精益”、“綠色”和“數字化”,該項目同時也是寶馬對中國市場有史以來最大單筆投資,印證了寶馬集團“家在中國”的長期承諾。

      在認知中,第一次工業革命進入了蒸汽時代,機械生產取代了手工勞動;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電氣化時代,生產線的運用實現了批量生產;工業3.0時代,電子系統和信息技術實現了生產自動化。

      當大多數車企仍停留在工業3.0時代,里達工廠已經率先進入了工業4.0,以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技術,進而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。

      工廠內,所有的生產工作基本上都能做到真正的“自動化”生產,機器人能夠完成95%的制造檢測工序。整個過程中完全不需要人為接入,機械手臂可以根據設定好的電腦程度,對車輛進行安裝與檢測。

      以精整線人機協作機器人(MRK)為例,通過拍照的方式對每一道縫隙的寬窄程度進行檢測比對,精準度能夠達到0.03mm,幾乎等同于頭發的五分之一粗細度。另外,所有數據都會傳達到總裝測量站內,進行分析檢測,并及時調整生產過程中的差錯問題。追求“精益”的生產理念,得到了充分體現。

      除了智能化生產線以外,在生產車間以及園區內運輸通道設計合理性上,我們也看到了整車廠在制造領域的底蘊。當然,無論工廠多么先進,產品絕對是最直接的體現。寶馬i3作為iFACTORY戰略落地實施后的作品,其品質出色可見一斑。

      當然,機器人的應用,并不僅僅是為了提高效率,同時也蘊藏了寶馬“以人為本”的理念在內。例如焊接等帶有危險性的制作流程,均由機器人所代替。而數字化的應用,也讓技術員從繁瑣的體力勞動中釋放,參與到更具創造性和決策性的工作。

      里達工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高度“數字化”。除了應用約100種人工智能以外,即使是擰螺絲的扳手都是智能化工具,系統會為不同號位的螺絲統一設定旋轉周數,當扳手放下后就會智能進行旋入。

      由此可見,華晨寶馬已經將“數字化”和“智能化”融入到生產流程中。事實上,汽車工廠的使命在任何時代都是“把車造好”,技術的迭代升級也賦予了工廠更出色的出品品質。

      電動化=碳排放轉移?

      電動化,雖然早已成為主流發展趨勢,但是卻并不代表著給汽車“裝”上電池就到終點。真正電動化代表著責任,既要兼顧車企的穩步發展,同時還要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內推進碳減排,包括設計開發、供應鏈、生產、使用到回收階段。

      其中,動力電池供應鏈環節所產生的碳排放,已經遠遠高于一臺燃油車生產。加上廢棄電池后期處理不當帶來的污染,更是不可忽略。據歐洲運輸與環境聯合會(T&E)的報告顯示,電池生產的碳排放范圍在61~106 kg CO2/kWh?,F如今,純電動汽車產品的動力電池容量普遍在60kWh以上。

      對比之下,傳統燃油車時代每生產一輛汽車,需耗費2200度電,碳排放為0.5噸。重點是,華晨寶馬早在2021年便已經實現了0.17噸的單車碳排放。

      當新能源車企們加速擴張產品矩陣時,動力電池對環境的污染也被忽視。

      高樂:“動力電池原材料等自然資源日益減少,在這個背景下,我們尤其需要貫徹循環理念,增加再利用材料的使用,減少珍惜原材料的依賴,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,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,支持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?!?/p>

      基于循環理念,寶馬在華友循環合作,對退役動力電池進行拆解,并通過華友循環現金的綠色冶金技術,高比例提煉電池中鎳、鈷、鋰等核心原材料。

      與退役動力電池拆解回收再利用方式截然不同,動力電池材料閉環回收模式可實現高比例提煉的核心原材料100%返回到寶馬自有供應鏈體系,并再次用于寶馬新能源車型動力電池的生產制造,從而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。

      根據數據顯示,有效減少礦產資源開采中70%的碳排放量,顯著減少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。另外,為了完善后續動力電池回收,寶馬對經銷商進行嚴苛培訓,要求按照華晨寶馬的標準處理動力電池

      供應鏈減少碳排放,僅僅只是寶馬汽車實現綠色生產中的一環。自2019年起,寶馬沈陽生產基地的生產用電已100%使用可再生電力,并大力發展廠內光伏發電系統。在生產基地內,寶馬鋪裝了29萬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,每年可產生60000兆瓦時的零碳電力,解決生產用電的同時,每年可減少4500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。

      電動化的意義,是朝著“雙碳”目標的積極推進。然而,現如今純電動汽車的制造過程與目標方向而行,生產車輛的碳排放遠高于過去。華晨寶馬卻給出了新的“答案”,從源頭上解決碳排放高的問題。

      好飯不怕晚

      不可否認,在產品推新方面,寶馬的進度確實較為遲緩,甚至比不上一些新勢力車企。需要注意的是,華晨寶馬在發展電動化的過程中,其深度和廣度是新勢力車企們所難以比擬的。

      寶馬2022年純電動車型銷量為21.58萬輛,中國市場純電動車型銷量為4.19萬輛,同比增長91.6%。目前,華晨寶馬的純電銷量主力車型,主要以寶馬iX3、寶馬i3為主。

      在參觀工廠的同時,試駕寶馬i3也成為了解華晨寶馬電動化戰略必不可少的一環。駕駛寶馬i3整個過程中,我們清晰地發現電動化并沒有改變寶馬對產品一貫追求,操控出色、內飾獨特的豪華品質等優勢得到延續。與此同時,寶馬i3的智能駕駛輔助功能也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,達到了領先水平。

      盡管華晨寶馬在國內市場上動作遲緩,但是背后卻是在進行深層次的積累,從一開始便找到了方向,在多個領域同時發力。而這一舉措,也讓華晨寶馬擁有厚積薄發的底氣,避免車企走更多的彎路。

      關鍵詞:

      責任編輯:hnmd003

      相關閱讀

      相關閱讀

      推薦閱讀

      韩国AV高清不卡在线
      <strong id="xqbij"><optgroup id="xqbij"></optgroup></strong>
      <em id="xqbij"><acronym id="xqbij"></acronym></em>

      <em id="xqbij"><tr id="xqbij"><td id="xqbij"></td></tr></em>
      <button id="xqbij"></button>

      <dd id="xqbij"></dd>

    3. <th id="xqbij"></th>
      1. <th id="xqbij"></th>
      2. <rp id="xqbij"></rp>